狹長的太麻里海岸線,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最南端的多良村,就是絕佳的觀海台
多良村包含南北兩個部落,北邊的山地瀧部落,以及南邊的平地大溪部落。
從台九線過來的車子一般都是開很快,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唯一通往多良山上的入口,為了方便記憶,只要記得在台九線417至418公里之間,有閃紅燈的地方就是多良產業道路出入口了。
由於多良產業道路沿山壁而建,地勢相當陡峭,下山往南方向開車要非常小心來車,必須在此急轉彎,匯入台九線的腹地幾乎沒有空間讓你有開錯的機會。這幾年南迴公路陸續擴寬此處為四線道,比以前路寬多一倍,現在來說已經非常好開了。
上山的產業道路會車很容易,都有雙線道的水準。從地上的水來看,這裡下雨天應該變成超級排水道。
一鼓作氣地,現在在台鐵南迴線橋下方,上方正是已撤站許久的多良車站。
在橋下轉個一百八十度急彎,就會上來到與台鐵軌道同高的位置,而這裡就是多良車站原址,視野真是超棒啦
難得在車站還看得到北向插了一支時速九十五公里的牌子,原因是從瀧溪站開始一路開始爬山,加上多良站目前已不辦客運業務,而必須高速通過,才能再開三分鐘準時抵達金崙。
說到這個,想到以前收假回基地,南迴鐵路變成我唯一的交通工具,期間算過也搭了南迴線總共六十多趟
不過現在多了復興號跑南迴線,排點跟莒光號一模一樣,還更便宜超值!真的很樂見南迴線能夠增班。
多良車站撤出台鐵營運之後,入口隨即遭到封住,旁邊再用四片網子簡單圍住
放眼下去,位在道路轉角旁,多良車站眼看就快被樹叢掩沒。
事後想想,多良車站被廢除也不是沒原因,山下沒有住戶,距離最近的下多良也還有近一公里蜿蜒山路。
不把它還原作為看海平台,真的是有些浪費了
一個小小的多良車站,歷經的興衰似乎前後沒有很大的變異,還是維持現況是最好的了
每到轉彎處,就一定會出現不鏽鋼身的十字架,教人要小心路況
到了下多良,這裡錯綜複雜的小路實在不知道怎麼走,只好先到這裡。同時,也才開始有出現第一個住戶;要不是有車代步,從山下還真看不到這裡原來別有洞天。房子是沿著山壁建造,硬是擠出一點腹地蓋房子,就像建在半空中的小村莊一樣。
上多良還得繼續往山上開,沿路指標不明,只好先到下多良為止。想必在上多良視野會更讓人驚艷!
在瀧部落往南六公里處,一樣還在多良村範圍內,這裡是大溪部落,也是整個多良村的村本部,比起瀧部落還要繁榮許多,旁邊的大溪國小收的學生也遠及瀧部落,原來的多良國小也在十幾年前廢校,所以瀧部落的小孩就必須來到比較遠的大溪部落來就讀。
瀧溪站是南迴線的簡易車站,目前仍停靠普通車、復興號及莒光號等車種。這個站的命名很有趣,位於大溪部落而不能用大溪之名,是因為宜蘭也有個大溪站;不叫《大竹》是因為站址不在大武鄉。所以只好將瀧部落跟大溪部落的組合總稱,叫做《瀧溪》的權宜之計。
從大溪部落過橋就進入大武鄉大竹村,這座通往大竹的舊橋是單線道無法會車,並且經過南迴線鐵路,有高度之限制。
順著這條產業道路,可接至台九線,所以來大溪有兩個出入口可以進出。